为增强同学们对海南地理、生态环境及旅游产业的认识与了解,激发大家对专业学习的热情,2022年1月7日至11日,公司2020级员工开展了环岛实习实践活动。此次活动由潘志新、张昉和张琳三位老师带队,师生共计269人参与。1月7日,考察行程的第一天,全体师生首先来到了海口桂林洋经济开发区,考察平原海岸地貌,认识和了解琼北地区平原海岸的特征及成因。紧接着,大家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文昌,参观文昌航天发射中心,了解文昌航天发射选址的地理区位因素。当天下午,同学们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,实地考察了文昌石头公园,重温课堂上学过的花岗岩的岩石特征、片状剥落和球状风化等知识。当天最后一个考察点为椰林湾,椰林湾是86版西游记电视剧的取景地,在上世纪90年代是海南红极一时的旅游景区,也是海南椰风海韵的代表,但该地于2012年由于违规人工填海,对海岸带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,原先依托椰林湾的旅游业也逐渐走向没落。同学们在此聆听潘老师介绍椰林湾的前世今生,人工岛引发的波浪绕射作用在其背后形成了连岛坝,以及人工填海背后深层次的原因。大家对椰林湾被人为破坏无不感到痛惜,切身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深刻内涵。
文昌石头公园的花岗岩海岸
同学们在石头公园听潘老师讲解花岗岩特征
潘老师在椰林湾给同学们讲解填海造陆带来的影响
被人工填海破坏的椰林湾现状
1月8日,考察行程的第二天,上午全体师生乘车至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,了解南海水下考古及琼海渔民耕耘南海的历史。之后,同学们来到了万泉河口,万泉河是海南的母亲河,也被称为“中国的亚马逊河”,大家在此考察了解了万泉河入海口潟湖的水文特征,并认识了“玉带滩”为海洋沿岸流泥沙堆积形成的偃洲岛。下午,大家前往白石岭继续考察。白石岭是海南唯一的一处丹霞地貌,潘老师在野外为大家系统讲解了丹霞地貌的特征和发育过程,并介绍了这一重要的风景地貌资源的开发价值。
琼海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外景
琼海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水下考古文物展柜
无人机航拍下的琼海万泉河入海口
阳光照射下的琼海白石岭丹霞崖壁
1月9日,考察行程的第三天,目的地为陵水的分界洲岛和三亚的亚龙湾。在分界洲岛上,潘老师给大家介绍了牛岭-分界洲岛这一海南岛的重要地理分界意义,帮助大家认识海南南北地形、气候、地域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差异。讲解结束后,同学们在岛上自由参观,尽情领略海岛风光。下午,同学们来到三亚亚龙湾进行考察。亚龙湾是海南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的典型代表,也是海南的第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,结合潘老师的现场讲解,同学们对亚龙湾形成的自然条件、周边的山地海岸特征,港口选址,以及旅游发展现状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。
陵水分界洲岛风光
无人机航拍分界洲岛灯塔下的讲解现场
1月10日,考察行程的第四天,同学们乘车前往乐东县考察莺歌海盐场,分析这一华南地区最大海盐场选址的地理区位因素,了解该盐场艰难的创业历程和现代化的制盐工艺流程。第二个考察点是昌化江,它是海南岛上发育的第三大河流,潘老师在这里为大家讲述了石灰岩以及喀斯特地貌的特征,及其为昌江县工业经济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。当天的第三个考察点为昌江的棋子湾,主要考察此处花岗岩海岸的节理裂隙分布,并认识海南西南海岸与东部海岸带的自然景观差异,探寻其成因。
无人机航拍视角下的莺歌海盐场
全体师生在莺歌海盐场盐堆前的合影
昌江县昌化江沿岸的喀斯特地貌
昌江棋子湾的花岗岩海岸
潘老师给同学们讲解棋子湾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
部分同学在棋子湾日落余晖下的合影
1月11日,环岛实习第五天,大家离开昌江来到临高县的海南解放公园,听潘老师讲述当年解放海南渡海战役的历史,并一同参观战场遗址和解放海南渡海战役纪念馆,缅怀先烈。此外,大家还考察了岬角等海岸地貌的特征,了解临高八景之一的“南海秋涛”的科学成因。当天下午,大家前往此次环岛实习的最后一个考察点——雷琼世界地质公园(海口园区),重点考察火山地貌、火山文化、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开发等。傍晚时分,全体师生乘车返回海大校园,圆满结束了此次环岛实习之旅。
临高县的海南解放公园“热血丰碑”雕塑
临高角的百年灯塔
临高角“南海秋涛”
潘老师在海口火山口科普馆沙盘前为同学们做讲解
潘老师给同学们讲解火山熔岩地质遗迹
部分师生在风炉岭火山口底部的合影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实习实践活动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,此次五天四晚的环岛实习考察对于同学们而言,不仅是欣赏海南美丽的自然风光,更重要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深入系统地了解海南的自然和人文环境,将此前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。科学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,相信通过此次实习,全体同学对此都会有更深的感悟。
撰稿:李可依 审核:娄晨曦